11月6日下午,我院特邀福建师范大学杨海晨教授在笃行2号楼208会议室作题为《“老年体育”的国家社科基金选题、构思及撰写》的专题讲座。本次讲座由副院长王锋主持,全体青年教师及博士学位教师参与学习。
杨海晨教授是教育学博士、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、博士后合作导师,兼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体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入选闽江学者特聘教授、福建省高层次B类人才及福建师范大学“宝琛学者”高端人才计划。他长期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与结题评审专家,在体育社会学与体育人类学领域成果卓著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、一般及青年项目各1项,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,出版专著2部。
讲座中,杨教授以自身研究实践为例,从体育人类学视角剖析老年体育研究的社会价值。他指出,研究应以真实社会问题为导向,正如他所关注的城市化进程中的随迁老人群体的社会融入,以及这部分人群如何以体育活动(如广场舞)为促进社会融入的有效载体的相关问题。从而挖掘,体育实践不仅体现技术层面的身体适应,更能通过仪式性参与消解本地人与外地人的边界,增强老年群体的社会认同与能动性等特性。
针对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要点,杨教授更是以自身申报案例为证,强调 “问题意识”与“抬杠思维”。首先,选题须立足实践痛点,从学科交叉处寻找突破,融合社会学、人类学、管理学等多维视角。其次,申报书撰写需把握三个核心:做什么、为什么做、有何价值。第三,梳理学术史脉络,要站在学科前沿,凸显研究缺口,要善于“讲故事”,同时保持批判性反思。
王锋副院长在总结中感谢杨教授的精彩分享,要求与会教师会后深入研讨,将所学转化为高质量申报文本,切实提升项目命中率。
本次讲座内容详实、针对性强,既有理论高度,又具实践指导意义,为我院教师申报国家级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,现场反响热烈。